品牌調性,是品牌試圖傳達給受眾的對品牌的幻想,通過營銷手法,促使受眾把幻覺當做現實來接受,由此形成品牌在大眾腦子的第一印象,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受眾的對品的第一印象固定在某處。
在傳播過度的時代背景下,為了迅速找到自己的生活族群,為了身份認同和被識別的標簽,人們對第一印象的依賴越來越深,在服裝行業的體現就是品牌logo使用的泛濫,通過廣告、公關事件,告訴受眾這個LOGO、圖案、名字就等于“潮”、“時裝”、“有品位”、“貴族”、“商務精英”、“城市中產”、“文藝”等等各個標簽,受眾接受品牌調性的幻想,即被納入品牌對自己共同的想象當中。
受眾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全盤接受品牌調性傳達的信息,在具體語境下的解讀有一定的主動性。在日本,很多女學生也能買得起LV,導致品牌調性下滑,LV不得不設置很多門檻,比如限量款和只針對高級會員的一些款式。
品牌調性也會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產生一些變化,例如勞力士在過去二十年里是“暴發戶”表,這些年逐漸對勞力士的認知恢復理性,在某些行業里不鑲鉆的勞力士是牢靠不炫耀的象征。
品牌調性是多方共同打造的,包括聲源(產品)、聲音(傳播渠道及傳播方式)、傳播環境、受眾屬性等,是多方矛盾博弈下的結果,并不單純的由聲音或是聲源決定。
調性的差異化,濟南品牌設計理解是更多由品牌定位來決定的,比如RL紫標、prada、愛馬仕,品牌調性都很高,在類似調性下彼此的定位不一樣,RL紫標往往意味著低調貴族男,prada可能是有實力的時尚青年、愛馬仕則大H皮帶項鏈容易給人愛出風頭的感覺,如此宏觀上同樣調性的群體也依靠品牌對群體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