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經濟在康復、在增長。在IMF1月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中提示,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5.5%,而中國經濟增速為8.1%。超過8%的增長率,中國已經十年沒有過了(2011年9.55%,2012年7.86%)。增長黃金時代的影子,會在2021年短暫輝煌重現。
2020年中國GDP約為101.6萬億,人均GDP超1.1萬美元,十分接近1.25萬美元的高收入國家門檻。2021年,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的可能性迅速攀升。
連續7年,消費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而消費升級仍是未來十年不變的主題。新品牌仍會不斷應運而生、積勢發展,在經濟增長的溫床上持續被引爆,同時,新老品牌的競爭大時代將來臨。
隨著人口紅利消失,在存量博弈的定性環境下,品牌的作用顯得更為重要,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紅利成為最重要的生產力。
2020年受疫情影響,廣告市場從2月開始接連下滑,環比持續增長,截至2020年12月,廣告市場同比增長幅度基本穩定,但與2019年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在全年廣告收入下降的情況下,只有互聯網媒體和電梯媒體是上升的,它們適應了疫后生活形態的變遷,贏得了“疫情牛”,更獲得了人心紅利。
2021年相比2020年有必然的增長空間,在多個預測報告中,它甚至是個重要的節點,可能將迎來中國廣告市場第一個1萬億的規模。
馬太效應:兩極化、頭部化趨勢顯著
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萬事熙攘,新舊交替。2021年全球廣告市場的復蘇預期強烈,但會是整體改善,還是局部改善?季度之間究竟如何變遷?最后的結果究竟如何,還不得而知。基本上,可以判斷,這是一個共存象限,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的力量都有。
有一些趨勢,在2020年已經顯現:頭部媒體逆勢增長,馬太效應顯現,2021年將依然持續。
2020年從最新數據上看,廣告均向頭部媒體聚焦,流量型媒體頭部公司如阿里、抖音、騰訊增長超過20-30%,品牌廣告頭部公司分眾傳媒增長超過20-30%。而整個廣告市場下降10%,傳統媒體下降幅度更大。
對于廣告主和品牌而言,將線上與線下、內容化與場景化高效結合,通過“雙微一抖一分眾”引爆品牌,將成為未來傳播的最有效范式。兩者的交互和共振在后疫情時代將是助力品牌強勁復蘇和增長的核心陣地。
人們日常理財中有資產配置的概念,有股票、基金、債券、理財產品、不動產等等,同樣這里也提出品牌配置的概念。
以微博、微信、抖音、B站、小紅書為代表的社交媒體,品牌深入種草;以分眾傳媒為代表的日常生活場景的品牌廣泛引爆,這種配置方案就像買了股票,又買了基金一樣。
選擇投放社交媒體,就像自己選擇了某幾個股票,一旦刷屏會有驚喜收益,但也會有巨大的不確定性;而分眾更像是一個穩健的基金管理者,每天覆蓋3億城市主流人群,影響力廣,確定性高,品牌引爆的自我實現能力強。
益普索的研究顯示,2020年TOP10熱門、高辨識、占據心智的廣告語中,47%的消費者認知渠道源于電視廣告,56%源于互聯網媒體,83%源于電梯媒體。83%流行廣告語由“電梯制造”。而如果對比去年的數據,54%源于互聯網媒體,50%源于電視廣告,81%源于電梯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