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著這樣一個誤解:很多企業或老板對slogan有個誤解,覺得是因為有了一句好的slogan,然后公司的品牌就越來越好了。
但這里面其實存在一個“順序”問題的誤解。現實世界里,是先有品牌發展越來越好,然后我們有了一句很適合當下階段的slogan。
真相是:
1、當你的品牌知名度很低時,你的slogan幾乎不重要,因為根本沒人看見。
2、當你的品牌崛起后,你有錢來做廣告讓更多看見你的品牌了,你才需要一句符合當時的品牌slogan。
3、slogan其實是從品牌戰略中提煉出的一句話,這句話本身是
品牌戰略的具象代表,要能夠從中看得出品牌的取舍與優勢。
4、slogan只是品牌CIS系統中的一環,好的slogan能夠幫你加分,一般的slogan只會讓你不得分,但說不上減分。
5、slogan的定義由于目前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問題,理解常常是不統一的(這個我們后面說)。
其實slogan的問題表面上看是一句文案的問題,但背后所反映的問題卻十分明顯:
1、企業目前營銷方面的人,知識和理解有待提高;
2.、企業對于本身的戰略,沒想清楚。至少沒有很好地從高層做傳達,也沒有從下做總結;
3、執行團隊沒想清楚這句話放在哪里,給誰看,希望起到什么作用,是否能達到目的,以及需要配合哪些相關來達到效果。
我們來拆解一下關于slogan與整個
品牌打造的關系,由表及里其實分成這樣幾個部分:
第一、傳播層: 每個品牌都一定要有一句話說清楚所有事? 真的存在這一句話?一定要在品牌創建之初就有?
1、slogan品牌在實踐中,其實需要這樣幾個類型的口號,但不能全叫slogan
1)作為品牌層的口號,作為所有口號的統領,叫tagline;
2)作為產品或活動的口號,為了更精準地說明產品的優勢,或單獨為短期campaign設計的口號,我們稱之為slogan。
3)而現實里,除了slogan外,我們常常還需要一句對產品的介紹和一個對產品定位的描述性關鍵詞。
實際執行時,很多品牌也未必擁有所有以上說的內容。
以小牛電動品牌來說:
目前的品牌口號即tagline是“一路小牛——The niu way forward”,
曾經用過的campaign和發布會slogan是“力由心生——Niu power from the heart”, 產品的一句話介紹是“智能鋰電踏板車或智能鋰電電動車”。
定位關鍵詞,目前來說是“智能、時尚”。
再比如蘋果公司:
品牌tagline很被人熟悉,是“think different”。 而每一代的產品slogan都有所不同。
比如很多人熟悉的iphone6時的“bigger than bigger”。
而很多人將一句slogan誤解成,一句話需要承載從品牌、到產品和活動、再到定位關鍵詞和產品介紹這三個內容的作用。
無形中就把這個問題變得更難了。廣告語要做到的目的就是“一個點的廣而告之
”,騎墻卡襠的尷尬往往在于自我能力支撐不住自我欲望。
2、品牌口號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需要跟隨戰略進行調整的
很多品牌在不知名時的slogan都是名不見經傳的。
而品牌發展起來之后,隨著品牌升級,就會有更加為人熟知的口號出現。
比如現在的KEEP品牌,我們知道品牌目前的tagline是“自律給我自由”,但以前的是什么?
比如現在的知乎,新的品牌口號是“有問題,上知乎”,但在最初,也曾經叫過“上知乎,看見更大的世界”,還曾經是“上知乎,分享你的經驗和見解”等等。